今天在朋友的MSN签名上看到“后读博时代”这个名词,不禁会意苦笑。
就像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解构,“后读博时代”无疑是对读博时代的抛弃。不同的是后现代主义者往往不是自称,而后读博时代却是一个博士同学自己提出来的,流露的是自我解嘲和无奈。
当读博还是一种“高尚”运动的时候,并没有“读博时代”名词的出现,而当读博被质疑的时候,无奈、郁闷、挣扎的博士们却用“后”字语法所涵盖的批判意义来总结自己的状态。就我自己而言,到现在为止,我仍然经不起两个问题的拷问:为什么读博?读博有什么用?
理想情况下,博士应当是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在某一个具体领域、某些研究点上做深入、系统的整理和创新,还有一个前提是要对所选研究方向有足够的兴趣。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首先,很多人是在博士期间才开始思考和学习研究思想与方法的;其次,确定研究方向其实是很多博士生的第一道难关;很多博士生的研究活动仅仅是穿插于大量项目开发中的“业余活动”,项目开发并不是没有价值,但理想状态下应当是服务于研究活动的;最后,又有多少博士生是由于对技术的喜爱和执着而读博的,又有多少能将最初的喜爱和执著坚持下来?现在大家谈论更多的是“高校已经饱和,读博士无可奈何”等类似的话题。
写了这么些,我自己还是不能回答那两个问题。还需要勇气,需要时间,需要调整,需要成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