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听了一场纪念肖斯塔科维奇百年诞辰的音乐会。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中生动的小号给乐曲增添了许多活跃气氛;据传记作者说,斯大林一死,他就作了第十交响曲,其中的第二乐章据说是斯大林的音乐肖像,听起来有那么点意思。
渐渐对各种乐器的音色有了更多的识别能力,印象比较深的是年轻有力的小号、悠扬的长笛,还有变化较多的长号,似乎听到长号能够吹奏出一只小笨熊摇摇摆摆地走动。
在每次听音乐会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应当如何欣赏古典音乐,至今也没个头绪。有说需要了解乐曲的写作背景,结合作者思想来欣赏的;有说没必要那么累,欣赏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心游万仞,将曲调、节奏关联到任何你能想到的场景、心情,比如猫和老鼠的电影情节;是不是也有说只需要调动某一种情愫随乐曲起伏呢?还是搞不太懂到底应当如何欣赏。
这次听音乐会的时候我倒是更多地想到了项目管理与交响乐、协奏曲的关系。用于沟通的文档其实就如乐谱,每个成员应当能够根据乐谱迅速找到自己当前的位置,紧随乐曲进度。如果团队的管理者能够做到像高明的指挥一样,感应到团队气息的细微变动并及时协调,团队中可能有类似协奏曲中钢琴、小号、小提琴等的比较核心的角色,如果每一个成员能够各司其职,齐心协力,那么没理由演奏不成功。
2006年4月21日星期五
激励。
组里有些同志的积极性不高,一直想不到很好的办法激励。
我不善言谈,但现在也应当硬头皮说些什么了。
趁着周五总结的机会,说点什么,给某些同志提个醒儿:
我不善言谈,但现在也应当硬头皮说些什么了。
趁着周五总结的机会,说点什么,给某些同志提个醒儿:
- 交流:做工程不是谈情说爱,交流的时候直来直往比较好,把个人的意见都摆到台面上来,不要回避争吵,为了做好工作而争吵反而能增进情谊,所谓“不打不相识”。不过,只有对项目深入思考才能争得起来。
- 成效:既然我们要花费时间在这个项目上,就要见到成效,否则我们的付出就是浪费。有了成效,就有了成就感。大家也都愿意和工作认真、负责、踏实的同志合作,因为和这样的同志合作能更容易获得成效,都能得到成就感。
- 积累:小组里分工不同,但不管负责什么任务,都要注意积累一些技术、能力、思想,也不枉费了我们在工作上时间和精力的花销。
- 项目是一台交响乐,要想演奏成功,需要指挥、钢琴、小提琴、小号等各个演奏者的通力合作。
2006年4月5日星期三
调节。努力。
当前的任务有:
- 要带着一个小组实现一个工程, 需要做项目的设计、需要组织讨论、需要把握进度、需要分派任务、需要协调组员之间以及与组员之间的关系。
- 要考虑毕业,需要发表文章若干,需要考虑毕业论文选题。
- 也想在项目之外保持一点业余兴趣的钻研,因为在项目中会身不由己地根据项目需要学习。
- 另外,还有一些素养方面的需要长期培养,如文史、外语等。
- 将1、2合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选点写作,不能推到项目结束时总结。因为1将占用绝大多数时间,这些时间不能浪费,并且开发过程中思维是最活跃的,通过写作也能整理思路。
- 对于3,选择合适的开源项目,标准是选题好、启动晚、更新快、开发语言合适。学习、跟随,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
- 对于4,只有在闲暇时挤时间积累了。
订阅:
评论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