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8日星期日

百度一二面。

下午五点,普天7层,百度商务搜索部。
坐下后,一批批面试者到来,后来的都没有了座位。
一面是个酷酷的小伙子,可能比我还要小一些,主要是描述项目,就项目中用到的技术追问一些问题,然后问了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hash与堆排序)、设计模式(singleton)等问题。
二面是一位技术经理,还是描述项目,就架构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讨论,追问GIS方面的知识结构、GIS与MIS的区别等。然后就和我讨论我是不是适合他们部门的问题,分析了我的兴趣、技术积累,耐心地介绍了商务搜索部的研与发的分工,我也询问了一些问题。在我阐明了自己的兴趣、对研发的态度后,对方决定按照开发人员的角色继续对我面试,但由于没有找到空闲的技术人员,于是要再等待几天。
我想我也要继续考虑,是不是合适这个部门,或者应当再了解一下。

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解冻。

晚上查找信息的时候,突然发现Blogger可以访问了。
不知道这次是什么时候开始解冻的,又能坚持多久。

补:事实证明,只挺了一天不到......

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Google拒信。

意料之中,很平静。

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

百度笔试。

不得不承认,百度的宣讲很诱人。
气质主持人、激情的宣讲人、用钱堆出来的数据、各部门花里胡哨的宣传短片。
可惜笔试人员和场地安排地乱七八糟。
题目不多,但都特别长,而且主观性较强。
包括错误分析、脚本书写、程序编写、算法设计、系统设计,覆盖比较全面。
由于时间紧张,我没把握快速完成程序和算法题目,而选择了系统设计,思路差点飘到了外太空,以至于难以收拾心思考虑程序和算法的实现。
教训:不应该在脚本处浪费太多时间;不应该太听话,那么及时地交卷,算法思路完全留白。

2007年10月13日星期六

MS笔试。

只是想记录一下。
2007.10.13,周六,下午两点至四点半,北航主教,一坨坨的学生去接受“洗礼”。
题目很多,考察知识点比较全面,语言、系统、算法、网络、设计、测试、项目等等都有涉及。
要求英语答题,对于我来讲实在是力不从心,后来时间紧迫,索性直接写中文。
考察测试的一道大题略过。
去和来的路上,和室友两路牢骚:博士读成这样,价值何在?......

2007年10月9日星期二

第一面。

这辈子正式求职的第一次面试,给了google。
迟钝的反应甚至对不起和蔼的HR和考官。
继续攒经验吧。

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理想。

你的理想是什么?
这好像是从懂事开始就被问起的问题。
但一直到现在,我似乎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可能还不如小时候,一脸稚气地回答:我要当个科学家。
虽然这个答案有被家长、老师诱导的嫌疑,重复的几率很高,但这毕竟是个答案。
现在呢?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之所以想起这个话题,基于这样几个线索:
要找工作了,按照官方、非官方说法,某些公司似乎乐于打听个人理想问题;
朋友说最近郁闷的根源是没有了目标,我记得这也曾是我经历过的,而且并没有彻底解决;
出游过程中的思想梳理,以及与多个朋友的交流;
看了电视剧《奋斗》的情节介绍;
看了一部分《想一分钟》,像所有的励志书一样,它也鼓励人们自信、坚持理想不放弃,但不会告诉你怎么寻找理想。

我的理想是什么?
记得玩泥巴的童年,喜欢把泥巴捏成吉普车的形状,而不喜欢拖拉机、卡车、小轿车的样子;
记得小时候有一架飞机,铝制的模型,没有任何附件,喜欢它的简洁形状与颜色,以及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
记得常常把衬衣当斗篷,只扣脖子里一颗钮扣,不穿袖子披在身后,挥舞着木剑或竹剑和一堆小屁孩追跑;
记得曾经挖坑练习跳跃,而且直着腿跳说是增加难度可以提前练成,跳的时候憧憬着有一天能够飞檐走壁、像风一样...
说了这么多,还都是小屁孩的梦想碎片,好像并不能抽象出理想。
中学、大学的时候,在信件中似乎说到过理想:我要撑起两个家,父母、弟弟、我所敬爱的亲戚们组成的一个大家庭,以及我自己的窝。
很难想象,在最应该雄心勃勃的年龄,我却只想到这些,像是四五十岁的样子。

现在呢?
我能明确的一个理想就是做一个自由、开心的旅行家,走遍所向往的各个地方。
还有什么?一流的软件工程师?做一个精致、有活力的企业,触角遍布我所喜爱的世界角落?
像《秋天的童话》,在海边开一家咖啡厅,静静等候朋友的光顾和一个人的到来......
似乎想得太远了,或者还没展开,我不确定。

有些是可以确定的:
一定要有温暖的家和可敬爱的朋友们,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害怕寂寞;
一定要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会有成就感,才有力量冲破障碍;
不能为了工作放弃享受生活的机会;
老了以后,是一个有智慧的可爱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