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东莞出差。
原计划是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一个系统(用开源软件搭建),后来和对方交流发现他们胃口大了,想寻一个题目到科技局立项,开发任务就变成了写文档。幸亏有相关的文档模板可以参考。
看来真的需要储备一些文档资源,因为软件项目执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文档的牵引和总结作用。有些软件工程执行标准或者项目管理规范也提供各个阶段用到的文档模板,但要收为己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因为文档的书写和工程的流程控制是紧密接合的。
出差期间是在分所领导租住处寄居的,深切体会到在研究所里员工的职位意味着什么,而不是技术、资历意味着什么。也许各个环境下都是这样。期间也和企业的管理者有过接触,他们可以不懂技术,但一定需要有的是人脉。做技术的难道就只能在别人的管辖之下?
东莞环境不错,但潮湿,现在正逢雨季,一周的时间里基本上每天都有雨下,远处、山上都烟雨蒙蒙的。仓促地登了一次旗峰山,印象有三:一是从后山上去时山道幽静,每隔二百米就能看到警示“山路偏僻,小心抢劫”等意思的牌子;二是山不高但草木葱葱、鸟鸣嘤嘤、云雾蒙蒙;三是下山快走到前门发现既有寺院又有道观。
和一个网友碰面, 一晚上学会了一首粤语歌《上海滩》。临来的时候,送我一个雕塑,感激啊。
2006年3月10日星期五
昨日杂记。
下午,参加了一个项目的预评审会议,项目组作了技术方案和预算说明的汇报之后,专家组就若干技术点、测试方面问题进行质询,对压力测试关注较多;另外,纠缠最多的就是预算问题了,项目组是一个大公司,开出的价格比较吓人,专家组对人员单价取费标准、高级人员工时分配合理性、重复工作的定价、软件模块定型与否对价格的影响等问题提出质疑。最终要求项目组核减。
晚上,一个久不联系的同学找到我,深夜“出访”,一番长谈短叙之后,对方道出了让我大吃一惊的请求——让我扮男友去看望病中的父亲。电影里的情节发生在我身上,但并不是惊喜。
该来的不来,sigh...
晚上,一个久不联系的同学找到我,深夜“出访”,一番长谈短叙之后,对方道出了让我大吃一惊的请求——让我扮男友去看望病中的父亲。电影里的情节发生在我身上,但并不是惊喜。
该来的不来,sigh...
2006年3月7日星期二
由Ajax桌面系统想到的...
对基于浏览器的桌面系统一直只是耳闻,总以为不过是Ajax的简单应用,实现内容整合、页面无刷新而已,今天接触了一下某人整理的13个极品Ajax桌面系统之后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这篇Blog列出了13个系统,分别简单介绍了各自的特点,总体来说它们共同的特点有:系统主页面就相当于一个容器,由多个独立的组件组成,各个组件可拖动、可增删、可编辑。其中Pageflakes系统的帮助信息中就简单介绍了如何开发能够插入Pageflakes系统界面的flake组件,以及系统功能实现的简单原理。在Google的个性桌面系统的组件目录中也可以看到,它能够容纳由第三方开发的模块,并允许查看其XML源码。
感觉这些系统实现的效果很像Portal/Portlet要达到的目标,比如Pageflakes提供了一个组件库(包括map组件等),能够方便地拖入页面容器内运行。不过Portal是从服务端解决问题,而这些系统使用Ajax技术从客户端入手,更能充分利用客户端技术的灵活性提供更舒适的用户体验。比如在服务端可以实现组件的插入,但要实现组件在容器里的拖动还是离不开JavaScript等客户端技术元素。
个人认为客户端的事就应当使用客户端的技术来完成。服务端专心做服务实体,客户端专心做集成界面。现在不能再简单对待Web客户端开发了,应当用工程的眼光来对待,其实它也是可以建成完整体系架构的,看一下JackBe的产品组成:
这篇Blog列出了13个系统,分别简单介绍了各自的特点,总体来说它们共同的特点有:系统主页面就相当于一个容器,由多个独立的组件组成,各个组件可拖动、可增删、可编辑。其中Pageflakes系统的帮助信息中就简单介绍了如何开发能够插入Pageflakes系统界面的flake组件,以及系统功能实现的简单原理。在Google的个性桌面系统的组件目录中也可以看到,它能够容纳由第三方开发的模块,并允许查看其XML源码。
感觉这些系统实现的效果很像Portal/Portlet要达到的目标,比如Pageflakes提供了一个组件库(包括map组件等),能够方便地拖入页面容器内运行。不过Portal是从服务端解决问题,而这些系统使用Ajax技术从客户端入手,更能充分利用客户端技术的灵活性提供更舒适的用户体验。比如在服务端可以实现组件的插入,但要实现组件在容器里的拖动还是离不开JavaScript等客户端技术元素。
个人认为客户端的事就应当使用客户端的技术来完成。服务端专心做服务实体,客户端专心做集成界面。现在不能再简单对待Web客户端开发了,应当用工程的眼光来对待,其实它也是可以建成完整体系架构的,看一下JackBe的产品组成:
2006年3月5日星期日
关于我国Linux的发展...
在CSDN上看到关于Linux发展的两篇评论,有点意思:
首先是被称为红旗副总裁白总的文章《Linux的“原罪” 瓶颈中改变的经济规则》,以尼奥和Matrix来比喻Linux与微软的关系,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比喻Linux和GPL,也提出了Linux发展的几个瓶颈和机遇,认为最终Linux会与微软利益团体共存。
另一篇是叫做黄国荣的针对上一篇文章写的质疑《我国Linux发展的瓶颈是GPL?》,提到Redhat、Ubuntu等国外的Linux发行版本因开源而赢利、而国内的红旗等不开源也没有赢利的对比。由于Linux内核是基于GPL2.0许可证,所有Linux发行版都应当是开源的,因而作者对红旗等没有开源的原因进行了一番奚落。另外,也给国内Linux发行版开发商提出了一个方向:开源,发展自己的用户和开发社区。作者认为我国Linux发展的瓶颈在于思想和理念。
首先是被称为红旗副总裁白总的文章《Linux的“原罪” 瓶颈中改变的经济规则》,以尼奥和Matrix来比喻Linux与微软的关系,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比喻Linux和GPL,也提出了Linux发展的几个瓶颈和机遇,认为最终Linux会与微软利益团体共存。
另一篇是叫做黄国荣的针对上一篇文章写的质疑《我国Linux发展的瓶颈是GPL?》,提到Redhat、Ubuntu等国外的Linux发行版本因开源而赢利、而国内的红旗等不开源也没有赢利的对比。由于Linux内核是基于GPL2.0许可证,所有Linux发行版都应当是开源的,因而作者对红旗等没有开源的原因进行了一番奚落。另外,也给国内Linux发行版开发商提出了一个方向:开源,发展自己的用户和开发社区。作者认为我国Linux发展的瓶颈在于思想和理念。
订阅:
评论 (Atom)
